首页> 心理> 马丽霞心理健康系列|60分的妈妈,刚刚好!

马丽霞心理健康系列|60分的妈妈,刚刚好!

收听:

在心理咨询室里经常做的一个游戏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互相打分。最多的时候是妈妈、来访者和更小一点的弟弟妹妹参加,游戏是这样的,咨询师会邀请到场的所有家庭成员参加,爸爸不在场时,游戏进行的更顺利一些,因为在妈妈独自在场时,孩子们更无拘无束,这个游戏妈妈参加的多,是因为妈妈陪同孩子到心理咨询室的次数明显的多。游戏很简单:如果100分是最高分10分是最低分,妈妈和孩子们之间互相打分,结果往往是这样的,孩子(来访者)不论是先给妈妈打分还是后打分都会给出90分以上的分数,而妈妈的打分要么是不及格,要么是50多分吧,即使有些妈妈给孩子打80分以上,往往有附加条件,就是假如孩子没有现在的不上学、成绩差就好了。更有趣的是,跟随来的弟弟妹妹,都会给妈妈和来访者打满分,更有些孩子没有分数的概念,就张开双手边比划边说:我给妈妈打好大好大的分,仔细一看,就像一个无穷大的符号。孩子越小,妈妈的分数就越高,越是到了该懂事的孩子,分数则会下降。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把这个游戏的场景浮现一遍。听到或正在听这个音频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不妨做一下这个游戏,有可能的话,家庭成员在一起,分享一下彼此的感受,也可以把你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奥。故事发给我们,将会出现在我们有道心理的公众号上。期待您的分享。


好,接下来我们试着解析一下游戏的结果,按照常人的逻辑,孩子越小越依靠父母,要么是妈妈真的很好,要么是孩子的讨好模式。妈妈为何给不出高分呢?要么是孩子真的比之前差了很多,要么是妈妈有更高的期待。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60分的妈妈刚刚好,因为高分的妈妈进一步发挥就成了苛责求全的妈妈。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项和弱项,评价自己的孩子时,要分不同的方面。总是有高分在那里,说出这些优势,对孩子就有激励作用,也有助于推动孩子弱项的提高。可惜的是,家长看到的只有弱项和短处。例如,当孩子说:班里还有比我考的差的人,家长则说:你怎么不跟好的比,显然是说:成绩不好就不是好人。呵呵,那些成绩下游的家长不要误解,你的孩子一定是其他项目的高手。


   游戏中,我经常会问家长这样的问题,假如不谈学习,你怎样评价你的孩子,一个妈妈说:儿子是个正直善良、敢作敢为的孩子,也知道孝敬老人,有礼貌,如果别人不知道他的成绩,都很喜欢他;一个爸爸说:如果去掉成绩这一项,我也为儿子感到骄傲;另一个妈妈说:女儿除了不爱学习,成绩一般,真是个善解人意、心灵手巧的“小棉袄”:另一个爸爸说:孩子成绩很好,学习这一点不用家长担心,就是性格太内向了,将来到社会上咋适应呀。听听听听,知道现在做家长难,不知道做孩子这么难。有一次跟一个孩子聊,孩子给出的办法是:如果能退货,让爸妈把我退回去再造一个吧!看似可笑,也有无尽的心酸,因为孩子知道孩子,爸妈所说的100分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也不够标准。


为什么说“60”分的妈妈刚刚好呢?心理大师曾奇峰老师对此有深入的精神分析解释,这里,我大概提取一些自己的理解。100分的妈妈就是“完美”妈妈,完美是追求出来的,这样的妈妈既不能承受自己的不完美,也不能承受孩子的不完美,她的超我过于严厉,所以她随时处于怕犯错误,害怕有不好的评价的紧张之中。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即使是微不足道的错误,也会诱发她的紧张,进而投射到孩子身上:“都是你不好!”。为了避免同样不好的体验发生,就会更加用“应该”来要求、控制孩子,这样孩子长大了就容易有强迫倾向。另一方面,妈妈呈现出的没有“瑕疵”不够真实,也不能持久,因为人无完人,所以孩子在妈妈的“镜像”中也无法看到真实的自己,既然做不到妈妈眼中的“伟人”“圣人”,只有做“问题人”“病人”,也就是总是莫名其妙把事情做得一团糟,或是得上心身疾病。


60分的妈妈自己已经放弃婴儿般的自恋不再通过自己的完美来得到他人的爱,人格上完全独立,能够面对自己的瑕疵,而不会感到羞耻,所以她也能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会要求孩子完美来抵消自己的不完美导致的羞耻感。就像孩子经常说的:不要在我的身上追求你的成功。


相关音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