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黄淼系列|孩子假学习,家长怎么办?
一.假学习的两种模式:
1.学习必须父母催促,从起床上学到写作业,父母就像一个老板,孩子就像给父母打工,父母认真了,成绩就上去了,父母忽视了,成绩就下来了。和父母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偷空就想玩。——知道自己在假学习,不在乎学习。
2.孩子学习很自觉,动作很慢,磨蹭拖拉,完美主义,不能容许一点不完美,小学阶段会有橡皮综合征,不满意的时候就会把作业撕掉,反复重写;中学阶段经常熬夜写学业,学习很疲惫,但是老师布置的作业,非要不折不扣全部完成。经常会出现考试焦虑,害怕考试,一到考试就特别紧张,心慌,手抖,大脑集中不了注意力。——非常在乎学习,投入很多,就是难以提高成绩,不知道自己在假学习。
二.假学习模式的共同点——有一个看守在看着自己的学习。
第一种假学习——我知道有人在看着我,会厌学,但是一般不会出现精神问题。
第二种假学习——自己的内心有个严厉的看管者。恐惧学习,只能容忍自己成绩超出别人,一旦遇到挫折,也会出现厌学,如果有外界压力,会导致精神障碍。
内心这种严厉的看管者其实是孩子人格的一个部分,它是由外在的看管者内化进入心理世界而来的。
案例:
蓉蓉同学,重点中学班级前十的同学,每次考试都会要求自己成绩甩其他同学一条街,每天熬夜学习,晚上学习到十二点。初三考试成绩不断下滑,出现一到学校就头痛的情况,开始还能断断续续去学校,后来拒绝去学校,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抑郁症。
原因分析:
只重视学习,对孩子过度照顾的母亲。
孩子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母亲为照顾孩子放弃工作,对孩子生活上无微不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上要求很高。母亲给孩子提的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学习好。
心理辅导中孩子说:小时候自己特别害怕考试,因为只要成绩下滑,妈妈就会特别悲伤,一边哭这诉说自己不容易,一边责骂孩子学习不努力。初三学习特别累,自己也不敢休息,周末自己起晚一会,就觉得对不起妈妈,但是一到学习,就有厌烦情绪出现,不能专注学习。
在对待学习的重视度上,如果家长的重视度超过了孩子的重视度,我们可以判定这个孩子就是假学习,因为父母给孩子的感觉是你从我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好处,我是为父母打工的。
所以孩子一到学习的时候,她的面前就不止有严厉的老师,还有一个严厉的妈妈,即便这个妈妈现在已经不再管孩子的学习了,孩子依然会感受到妈妈的威慑力。这个妈妈已经进入到了她的内在心理世界,时时刻刻在监督者自己,给自己提很高的要求——这是一个内在看守,这个内在看守要求自己必须在学习上一丝不苟,不能容许自己有任何的错误。
这个看守的内在自我形象,就是父母形象在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内化,他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最迟也是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更早一些,是在七岁之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七岁以后没有新鲜事。
第一种假学习的同学,在童年父母对于学习并没有太多重视,很少陪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是散养,孩太小,没必要管,或者觉得孩子教育嘛,任其自然吧。进入初中或者小学高年级,孩子成绩和别的孩子拉开距离了,这时候,家长慌了,围追堵截,死看硬守,天天上演猫和老鼠的故事。这种行为上的对抗孩子是和父母争夺对自我的管理权,父母看的越紧,孩子会让学习越糟糕。
第二种假学习同学,为了满足母亲对于考试的高要求而学习,自己并不能从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这个内心的看守已经成为自我人格的一部分,孩子会出现一些僵化刻板的行为,晚上明明很晚了,还要熬夜写作业,很痛苦也不敢休息;笔记一定要工工整整,错一点就重抄一遍;容不得自己有小错误,一点小错误就会反复责备自己;不敢有娱乐和休息的时间,玩一会就会自己指责自己,责备自己浪费时间了。
长期下来,孩子就会很疲惫,学习专注力下降,学习效率很低,成绩下降就随之产生,为了应对成绩下降带来的痛苦,孩子随之会出现身体疾病,久治不愈的感冒咳嗽,拉肚子,胃疼,头疼等,医生检查也没有什么气质性病变,这就是心理疾病躯体化的反应,最后孩子自然就没有办法在学校上学了。
由此可见,孩子假学习,其实是父母养出来的。父母把自己定位为看守,孩子自然把自己定位为犯人,向往自由是人的天性,犯人只有两个选择——越狱和自杀,第一种假学习同学是孩子和看守在斗争,要追求自由;第二种假学习同学,认同父母,觉得自己有罪,自我惩罚,压抑自己的生命力。
方法探索:
一.父母角色改变,变看守为陪伴。(关系就是成绩)
看守——责骂,批评,打击,暴力
陪伴——温暖,耐心,共情,无条件的爱
警惕伤害性语言:
你要啥给你啥,你都不能和某某某一样,给你爸妈争气?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要你这娃有啥用!
你算算为你学习花多少钱了,你一点不知道心疼大人!
你要不好好学,跟你爹妈一样,天天做不完的难
鼓励性语言:
1. 冬天,寒风飘雪,看到路边的卖菜老人。
家长一:
娃,你看没文化,多苦,你可得好好学,要不然以后也是过苦日子!
家长二:
娃,你看老人家多艰难,你以后好好学,有能力帮助更多这样的人!
针对第一种假学习的同学,请父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接纳孩子成绩的下滑,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以前父母管理过严,孩子一定会出现一个成绩下滑的阶段,父母和孩子可以就自我管理签订协议,变管理为提醒。切记重要的事情,66提醒不超过三遍,做不做都是孩子的事,出状况后自己承担责任。给孩子部分自由,孩子找回自我学习的动力。
起床,作业,手机使用等,通过签订协议来让孩子自我管理。
第二种假学习同学内化一个非常严厉的看守者形象,即便父母改变形象,孩子的心理障碍已经产生,轻则出现考试焦虑,严重的就是抑郁症,这都需要做心理治疗。
二.父母放下期待,跳出家长群的焦虑情绪
学校攀比 班级老师攀比 辅导班攀比 排名攀比
自己把自己放进焦虑的漩涡里,把自己的焦虑倾倒给孩子。
三.觉知自己的心理困境,自我心理成长。
每个人和自己孩子的互动模式,一定和父母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系,也和自己童年未满足的愿望有关
在和蓉蓉治疗的过程中,同时对蓉蓉妈妈做访谈,蓉蓉同学的妈妈,之所以对蓉蓉过度付出,是因为自己有一个被忽视的童年,一家姊妹三个,自己夹在姐姐和弟弟之间,在计划生育很严的时候,自己的出生就是不被欢迎的。被忽视的人,终其一生就希望自己被重视,他把自己为满足的愿望投到孩子身上,对孩子过度照顾。也因为自己没有工作,就把自己的人生寄托打孩子身上,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所以孩子一出现成绩波动,她的情绪就会失控,最终导致孩子心理疾病躯体化。
所以,当家长朋友不觉知的时候,常常会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做满足自己的事情,当然这是潜意识里的事情,只有通过心理成长,摆脱潜意识的困扰,我们才能真正做出为孩子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