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心理专家黄淼系列|怎样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心理专家黄淼系列|怎样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收听:

昨天,一个妈妈来咨询这样的事:

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三年级的孩子背英语课文,共八句话。对于没有学过英文的孩子来说,太难了!她回来跟着音频听了35分钟,没跟下来,,她说:妈妈,英语太难了,我学不会。

妈妈当时没在意,特别轻巧地说了一句话:没关系,今天才周五,还有周六周日,一定能背下来。

到了周六周日,妈妈检查作业,孩子还是没有背下来,妈妈很生气,说:两天了,就这八句话你都背不下来,你也这么笨,就是不认真背吧!

妈妈说完之后,孩子一下子哭了了,她说:我就是脑子笨,我永远背不下来,我讨厌英文,我再也不想学,我不要去学校了。

接下来孩子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之下,磕磕巴巴把这八句话背出来了,但是孩子却出现讨厌英语课,每到有英语课的时候,就磨磨蹭蹭不想上学,妈妈气得打骂孩子,也没有用。

问题症结:

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父母没有给到孩子积极支持,反而是打骂,让孩子对于英语的学习产生了痛苦的体验,英语学习在孩子的感受里是糟糕的痛苦的,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对于带给我们痛苦的东西,我们会越来越想远离,所以孩子就对英语学习产生逃避心理。

 

当孩子说这东西我学不会的时候,怎么说?

1.可不可以说:不学不行,英文必须要学会,你哭有用吗?

不行。因为她学不会,本身就很难过。

如果每次学不会的难过,再跟你骂她的痛苦联结,长此以往,学英文就不是学不会难过,而是面对英语就不想学

2.妈妈看到她难过,能不能立刻安慰她,说:孩子没事,你们老师太过分了,你刚刚学。你背不下来,我也背下来了,没事儿,你在妈妈心目当中是最棒的。

行不行?也不行。

她在家里听到安慰,好像心里很舒服,但是她到学校看到别的孩子都背下来,自己却背不下来,她会是什么感觉?你会发现,她建立起来的自信是虚假的,不是真的。

 

其实当家长冲孩子发火的时候,家长就走在错误的路上了

心理学有一个词是同频共振:两个人在同一个频率上,你说的话她才能听进去; 当两个人不在一个频率上,你说的话她怎么能听得进去。

 

孩子给妈妈表达自己背不下来,这个表达里面带有孩子的感受——紧张或者害怕,假如妈妈看到孩子的紧张,对孩子说:妈妈刚才注意到,你特别认真地跟着读,可是你读了半小时也跟不下来。

 

当你理解她的时候,孩子一下子哭了,说:妈妈太难了,我真的不会。

这时候妈妈说:你平静一会儿,妈妈忙过了来看,咱们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等你忙过了回来,孩子的情绪也平静了,在妈妈的鼓励下孩子把背完,她会说一句话:妈妈,英语学习好像也没那么难啊!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

我们整个人就像冰山一样,冰山浮在上面的部分是行为与情绪,

冰山以下是我们的心理需求。

   孩子情绪的下面是什么?

孩子在行为上说我讨厌英语,我不要学英语,实际上是在说学不会英文真的让我很沮丧

如果我们盲目把沮丧感拿走,你会让孩子觉得无能。这时候一定要看冰山下面有什么。

我说:孩子,英语很难,但是你要学会它,对吗?

孩子说:对,我要学会。

那接下来我说:我们看看怎么能够学会。

你会发现,沮丧感背后的力量很强大,它可以让孩子完成40分钟的听写读,期中考试还可以考到100分。

与沮丧一起被压抑的还有无能感和力量感,我们只有帮他跨越挫折,他才能够获得力量。

 

——心理免疫力

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到另外一个名词:心理免疫力。我碰到这个困难,解决了它,下次再碰到相似的困难,我就有信心解决掉它。翻越困难,孩子才会真正有信心。

所以,当孩子回来跟你说我不要做、我很沮丧的时候,我们别急于宽慰他,我们帮孩子看看他想要什么,如何能够帮他做到。

 

比如:

孩子特别害怕背古诗,背不下来就哭。你能不能说别老哭了,哭能背会吗?

没用,各位。如果古诗对我来说是很高的目标,第一次达不到,第二次达不到,第三次硬着头皮去做仍然很难达到的话,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困难。

是什么呢?心理学有一个实验:

把狗关在笼子里面,地板通电,中间有一个栅栏,在狗一侧给地板充电。这时候,当它跳到另一侧的时候,电机就停了。面对一个一米高的栅栏,一充电,狗就跳过去了;这时候把栅栏提高到3米,再通电,跳了好多次跳不过去,直到把电停了。

 

第二次再通电,狗继续跳,还是跳不过去。第三、第四次,直到七八次的时候,你发现再通电,狗怎么都不跳了。这时候研究者把栅栏降到到1米,再充电的时候,它仍然不跳,还躲在墙角。

如果狗会说话的话,他会说:我做不到,我跳不过去,我没办法。

这个叫做习得性无助。每次目标太高,我就以为没方法做到。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我们要看到他难在哪,要帮他把栅栏降低。

背不会古诗,难在哪儿呢?也许古诗太生涩,读古诗没有感觉,那我们可以每天读五分钟,读四遍,这时候还会难吗?

心理学有一个词是共情。即我看到你难在哪儿,你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什么,我帮你解决问题。

一个不敢交往的孩子,你说孩子你去交往吧,他做得到吗?我们只有蹲下来,理解他,知道孩子交往难在哪儿,才能帮他迈出第一步。

我们可以跟孩子讲:现在你不敢交朋友,你可以在旁边看一看有什么好玩的。

你会发现看一看这个小的步骤,可以让孩子交到朋友,因为看的时候,孩子就会被吸引,不断走进,会问这个东西怎么弄;旁边小孩儿被欣赏,就会说我给你讲讲怎么弄的。是不是立刻交起朋友了?

 

孩子会觉得,交朋友我不怕,我敢交朋友。

 

所以,家长要做的事情就是:看到孩子难,帮助他搭建台阶,帮他做到。

所谓共情,不是我理解你那么简单;是我真的看到了你的难,去帮你找到有用的办法,让你做到。

 

当孩子做不到时,你能不能简单地加油打气:孩子加油,你一定可以行的。

如果你只是强调结果,在孩子过不去的时候反复地加油,他会有挫败感。

当孩子在跨越挫折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对结果的关注,拉回到对过程的关注。

我们不能只看孩子是否成功,还要看到孩子坚韧性的增长,看到他是否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当孩子找到坚强的力量、智慧与方法,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有收获的,可能恰恰就是他经历的挫折。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挫折过程中,帮助孩子获得正面挫折的方法,帮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关音频推荐